2007年10月7日 星期日

技術分析不是害人的元兇,長短交易時間其實都可獲利。

有位熱心的網友在讀了我寫的「畢凱的道氏理論簡介」之後,給了一些很不錯的回饋。該網友回應的完成內容,可以參閱「畢凱的道氏理論簡介」這篇文章的評論。我在這邊則特別針對技術分析是否是害人的工具,以及交易時間長短。這兩點來討論。

該名網友提到

我並不是要惡意批評技術分析人士, 只是不願意看到大家繼續讓普通的投資人頭昏腦脹, 把股票當
成賭博, 而不願意耐心等候20 30年之後可以豐收的財富

我想這邊可以分兩點來解釋

  1. 技術分析人士讓普通的投資人頭昏腦脹,把股票當成賭博
  2. 普通的投資人,不願意耐心等候20 30年之後可以豐收的財富

1. 技術分析人士讓普通的投資人頭昏腦脹,把股票當成賭博
技術分析不是造成投資人頭昏腦脹,把股票當成賭博的根本原因,使用技術分析的方法和心態才是。技術分析是將市場上參予者的行為,用圖形描述出來,是一種社會科學,許多人也把技術分析歸類為一種藝術。社會科學和藝術本來就不精確,但是卻不能說無用。

新興市場教父,馬克·墨比爾斯(Mark Mobius)來台灣與外資分析師會談時,也是會攤開技術分析圖表來研究,因為這樣才知道「目前,是在哪裡?」

就像一些基本分析者常用的數據一樣,技術分析的某些指標也會失效,因為特定的技術分析的指標,是描述某總類型的市場參予者,當他們在這總狀況下的時候,會做出怎樣的決策?但是市場參予者眾多,且就如同索羅斯在金融煉金術所說的一樣「被預測的事情本身,會因為預測者做了預測後,改變該事情本身,而導致該事件出現了預測以外的狀況」。技術分析在某些狀況也可能會有例外的。如果不能搭配紀律,無論採用任何股價評價方法,都會讓投資人頭昏腦脹,把股票當成賭博。

我在舉個例子某些基本分析者認為A公司營業額MoM增加,所以股價應該上漲,但是在A公司股價卻不斷的下跌,為什麼?用營業額增加來判斷後勢並沒有錯,但是也許他忘了考量A公司是因為低價搶單而讓營業額增加,他忽視了毛利率下降了許多。

某些技術分析者看到A公司型態突破頭肩底,所以後勢會上漲。但是A公司股價卻下跌了。為什麼?用突破頭肩底來判斷股價將上漲也沒有錯,不過也許是他忽視未伴隨量增的上漲可信度並不高的原則。

所以任何評量股價的方法,都不是讓投資人頭昏腦脹,把股票當成賭博元兇。使用方法的態度、心態以及是否考慮周全才是。

2. 普通的投資人,不願意耐心等候20 30年之後可以豐收的財富
每個參予市場的人,他們的時間長度都不同。在我寫的道式理論簡介中,有提到道式理論把參予者分為三類投資人(交易時間長度最長)、投機者(交易時間長度次之)、交易員(交易時間長度最短)。

我很喜歡Andre Kostol(安德烈‧科斯托蘭尼)的一個比喻。

經濟和股市就像人和狗,把經濟想成是人,股市是狗。人去蹓狗的時候會一直向前走(就像世界的經濟長期來說是一直上揚的),而狗則是會跟在人的旁邊跑來跑去,忽遠忽近、忽左忽右,但是不管狗怎麼跑,都不會偏離人太遠(無論股市是上漲或下跌,都不會偏離經濟基本面)。

市場上什麼人都有,投資人、投機者、交易員。

有的人不想累的和狗一樣,整天追逐股價,他們可以以基本分析為主,採用價值型投資,不在乎任何的次級折返。到老的時候,也許就可以很愜意的像華倫巴菲特一樣,整天找比爾蓋茲下棋、打橋牌。

可是有的人不願意,他們認為就像凱恩斯所講的「長期,我們都死了」他們不想到老了才能下棋、打橋牌,他們想要趁現在就離開工作,所以他們願意用比較多的時間,去追逐股價,賺取價差。

以上怎樣都對,我們不能去批評,採用短交易時間單位的參予者它們的作法是錯的,活絡市場的每個參予者,都具有他們的貢獻。過度交易是造成虧損的原因,不過過度交易和採用短交易時間單位者不可同一而論。

沒有留言: